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推动支部党员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团建,推动理论学习、学科交叉、学术交流深入开展,2024年3月29日上午公司博士生党支部与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学科研究生党支部举办“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联合主题宣讲暨支部共建活动。学院分会场设于能源类405报告厅,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洪才、组织员朱芳芳参加活动。
活动第一项为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刘晔龙以《一山一水,一呼一吸——从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题分享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他以山西省的生态建设成就为例,详细介绍了通过大规模绿化行动和环境保护措施,使得山西如何从一个环境恶劣的省份转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地区。强调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地位和实践进展,如汾河的治理和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他还提出了自己对于党的生态理论实践的理解,希望通过分享激发更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讨论和思考。
活动第二项为四校交流分享党建心得。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第1党支部党建心得分享: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第1党支部采用交叉混动的形式,以老带新,进行理论学习和党日活动,实现支部的滚动更新。支部特色工作包括制定年度计划和党员考核标准,重视党员入口和培养质量。支部积极扩大线上宣讲平台,目标覆盖31个院区和100所高校,积极与企业和社区的联合探索及共建,如江苏省地质研究院、大唐集团和中核汇江苏能源有限公司的合作,推动实习就业机会和社会服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2021级博士生党支部党建心得分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2021级博士党支部于2021年9月30日成立,支部共有党员19人。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支部逐渐确立了“党建带动团建,团建促进党建”的支部特色。通过将团组织建设融入到党建工作中,并在开展组织生活的过程中主动邀请团支部委员参与,积极听取他们对党支部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实现了党建与团建的相互促进,进一步扎实了党建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可再生与替代能源研究部师生联合党支部党建心得分享:
西安交通大学可再生与替代能源研究部师生联合党支部,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框架下建立,涵盖三个专项研究部的党支部,包括热化学、大型热能动力系统及特殊环境多项流研究部,共计330名师生成员。支部将实验室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同频共振”),促进基层党建、人才培养与科研紧密结合,同时强化导师与员工的交流合作,建立稳定而流动的党支部结构,有效传承团队力量。在前辈领导下,弘扬“西迁精神”,强调对接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推动国家能源科技持续发展。
77779193永利博士生党支部党建心得分享:
77779193永利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张伟进从“五化建设”“支部品牌”“书记项目”三个方面做支部党建心得分享。
“五化建设”,夯实支部建设根基。博士生支部坚持对标支部“五化”建设标准,扎实做好党员发展、“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等基础性工作。同时紧跟时政前沿,积极开展主题教育,通过主题研讨、微党课学习、党员讲党课、专题党课、专题组织生活会、主题实践和微党课竞赛等形式落实教育成果。
“支部品牌”,推进党建业务融合。支部坚持立足博士生工作实际,打造“党建+科研”支部品牌,先后举办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参观科研红色基地、承办科技大会与学术沙龙等,推进党建引领学术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探索,引导支部党员做扎根科研一线的不懈奋斗者。
“书记项目”,引领党员全面发展。支部“书记项目”获得2023年度全国能源类公司党建思政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近两年支部博士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董事长、校级奖学金20余人次,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主持省级、校级创新项目10余项。助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连续四年在泰晤士学科评级中获得“A+”称号,能源科学与工程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名列全球第39位。
活动第三项为为学术汇报交流环节。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第一党支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2021级博士生党支部、西安交通大学可再生与替代能源研究部师生联合党支部、77779193永利博士生党支部副书记舒高分别围绕“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理念与关键技术”“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太赫兹探测器设计与制备”“高效低成本直接太阳能制氢气““相变蓄热影响机理分析”等内容进行学术汇报并交流学术心得。四所高校的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通过学术交流的形式,进一步深化了各自在绿色能源、环保技术和新材料研究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通过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加强了相互间的学术联系,促进了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和技术革新。
五所高公司党员代表围绕服务“双碳”战略、支部建设经验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吸引了800余名党员线上线下共同参与。该活动不仅为参与高校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还为解决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充分展现了能源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的担当作为,为进一步助推能源能源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一审:朱芳芳 二审:王洪才 三审:李海龙)